「案例」二更探索“新纪实”短视频
发布时间:2020-06-20  浏览:376

导读

     “新纪实”这种作品类型是内容公司“二更”的主动进化,是对行业内容生产力质变的积极探索。这种类型有别于传统纪实类影像作品,而是延续了“二更”的人物核心与沉淀,着眼于当下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故事,通过影像传递向善价值观和情感温度。接下来,更紧贴时代脉动的主题,更多的新场景挖掘、新技术探索、新伙伴的开放与融合,将会是二更未来“新纪实+”的努力方向。


初期——新的尝试

A01.jpg

       二更诞生于2014年11月,在每晚“二更”时分,推送一部原创视频。此前几年,虚构类微电影的爆发推动了短视频的草根化,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网友利用碎片化时间拍摄、制作、上传、观看的意识。在非虚构领域,秒拍等短视频平台开始浮现,冰桶挑战盛行一时,但这个时期的短视频内容单一,质量参差不齐,用户粘性不强。

       此时,二更开始另辟蹊径,每晚推送一条3-5分钟的原创非虚构短视频。每部短片以一个人物为主,主打人文风情与生活美学,包含了美食、手工艺、建筑等内容。一般通过主人公独白和自白,介绍自己的背景和理念,注重画面细节,注重节奏,随背景音乐的变化带动段落节奏,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。二更提出了“发现身边不知道的美”品牌slogan,呈现精致小清新的美感,传递广大观众认可的人文情怀。有别于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内容与表现形式,二更短视频让用户耳目一新,粉丝在短期内迅速突破百万大关。


中期——人文微纪录

A02.jpg

       2015年年中,自媒体行业开始变得越来越火爆,二更也将内容创作的触角延伸向各个垂直领域与行业。

       在内容制作和叙事手法上,二更开始了一次探索性的革新与升级。围绕“真人、真事、真情”的“三真”创作原则,二更以微观表现宏观,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故事,来反映一个城市的变迁,再通过城市的变迁,来呈现生活方式与城市文化的改变。“以技艺、人物、事物来寻找文化痕迹”,成为二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新媒体短视频表达逻辑,也成为二更创作团队的底层知识架构。

       二更为什么要专注于“普通人”呢?因为这些“身边人”所带来的认同感与亲近感,能跨越文化和地理的界限,产生更强的共鸣。这些人身上的故事,能与观众和用户产生强大的情感共鸣和社会共振,对周边环境和时代变化也有更大的关联度和纵深感。这类“人文微纪录片”成为二更的品牌标签。


近期——内容的迭代与升级

A03.jpg

       经过几年的耕耘,二更实现了短视频内容头部阵营的站位,逐步形成了身边人、守艺人、二更公益、新时代、隐藏菜单等多个有知名度和号召力的内容版块。“二更体”成为独树一帜的短视频形式。

       二更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30多个“城市站”,其核心优势在于能“因地制宜”,各个城市站的内容创作团队,最懂得当地的用户心理、民俗风貌以及市场需求,在文化理解力、形势判断力、分寸拿捏等方面比外来导演有着先天的优势。在做当地文化的时候,也更容易融入和了解主角的文化语境与表达习惯。

       在“总部发起、各地城市站联动生产、总部品质把控”的全国性布局下,众多系列化的优质内容开始在二更不断涌现,二更内容团队也开始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、主题、风格、垂直领域等多个维度对系列选题进行提前策划,再利用全国化的体系来完成生产。

       近两年来,二更先后策划并制作了《年味》《中国人的一天》《伟大的舞者》《发光的孩子》《我的足球我的梦》等不同题材和风格的系列内容,在用户关注度、行业认可度、商业变现探索等不同领域都收获了一定的认可,积累了不少经验。


新纪实——新的开始

       自2018年开始,二更从影像风格和作品定位的角度做了新的探索,策划和制作了一系列新纪实IP内容,在形式与风格上与传统纪录片有着明显的不同,代表着二更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和作品定位,开启二更“新纪实”阶段。

A04.jpg

1、基于特定场景的素人故事

       什么样的场景能容纳广大且多元的普通中国人,能让他们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故事与价值观?如何设计影片的结构与框架,可以使得这个框架下的内容能够容纳不同的、关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丰富主题?基于上述思考,二更研发了第一种新纪实的类型:围绕固定场景展开的普通人故事。《最后一班地铁》和《此食此客》应运而生。

      《最后一班地铁》通过对都市夜归族的深入探访,寻找只属于这座城市夜晚的故事。《此食此客》则是以观察记录的形式,汇集一家大排档里的市井群像和百态人生,以独特的食客视角切入,让深夜大排档里形形色色的普通人走到台前,把讲故事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自己。在那些平凡的食客故事里,能看到人生不易,也能看到坚守和希望。这些真实的故事和真情流露触碰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,成为2019年最具差异化和新鲜感的泛美食人文纪录片。

A05.jpg

2、基于特定时间的全国联动

          把“固定场景“变化为”特定时间“,以某个特殊节点为拍摄时间,全国联动制作进行时态、节目化内容的几个新纪实2.0版原创IP系列。

       《我们去结婚》就是一个典型的原创IP系列,一部大型全球旅拍婚恋成长实录。在七夕当天,全国30个城市的摄制人员分别去到当地的各个民政局,拍摄当天去领证结婚的情侣。然后通过全网渠道从全国选出7对新婚夫妇送往全球7大旅拍圣地,用纪录片的形式,拍摄记录旅行中发生的故事,讨论当下新婚夫妻的婚恋观和爱情观。

A06.jpg

3、基于宏观主题的平台共创

         聚焦精准扶贫、国庆70周年、城市变革等宏大主题,二更尝试和平台深度合作,探索共创出主题更宏大、意义更深远的纪实短视频内容。

       《新留守青年》就是二更和快手共创的作品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一些曾经走出大山的青年,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创业,在广阔天地实现梦想。《新留守青年》拍摄了8个不同地区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直播,改变自己命运、带领村民改变命运的奋斗故事。这些年轻人跟乡野、土地的结合,改变了自己、家人、村庄的命运。他们与父辈一样勤劳、智慧,他们更善用科技,让乡野幸福被大山外的世界看见,收获人生财富。不少完整看过视频的用户发出感叹:如果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守创造幸福,是不是也能改变中国乡村的命运?

(本文摘编自《中国微电影短视频发展报告(2019)》。作者胡经环,二更总编室执行制片人;张晶晶,二更总编室副总监)